讓“良田”歸“糧田” 蕭山推進非糧化整治
2021-03-15 10:27:17 來源:4pxhk-蕭山日報
■首席記者 龔潔 通訊員 高路
連日來,靖江街道花神廟社區的田間一片忙碌景象,工人們正趁着春耕之前搶抓時機清理苗木。“我們計劃清退苗木400餘畝,等這些土地整治好之後,將在這裏種上新一季糧食作物。”靖江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。這也是我區全力開展非糧化整治的一個縮影。
近年來,我區正通過系列舉措,推進非糧化整治工作,讓“良田”迴歸“糧田”。
糧食生產功能區作為穩糧保供的核心區,確保其種糧屬性是實現全年農業增產豐收、保障市民“米袋子”的重要基礎。從2010年開始,我區建設糧食生產功能區,到2017年底全面完成省市下達的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任務,共建成糧食生產功能區159個,面積15.61萬畝。
但在持續多年的種植業結構調整後,苗木等高價值經濟作物種植比例不斷攀升,糧食種植空間受到嚴重擠壓。遏增量、減存量,提高糧食生產功能區種糧屬性迫在眉睫。
在臨浦鎮橫一村連片的糧食功能區內,一眼望去都是綠油油的稻田。沃土如金,在這片稻田裏,村民們播撒下了美麗經濟的第一顆種子,這顆種子破土而出、抽芽盛放,結出了可喜的果實,稻香四溢。但美麗經濟蓬勃發展的背後,曾是一場“糧食與苗木”“生態和經濟”的爭奪戰。原先,這裏是另一番光景:有種水稻的、種蔬菜的,也有種苗木的。去年,臨浦鎮成功招引傳化智慧綠谷項目,該區塊已全部被收購,成為了名副其實的糧食功能區。
這樣令人欣喜的“改頭換面”,在蕭山還有不少。
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,要嚴防死守耕地紅線,堅決制止耕地“非農化”、防止“非糧化”。我區也將嚴格執行“六個嚴禁”(嚴禁違規佔用耕地綠化造林、嚴禁超標準建設綠色通道、嚴禁違規佔用耕地挖湖造景、嚴禁佔用永久基本農田擴大自然保護地、嚴禁違規佔用耕地從事非農建設、嚴禁違法違規批地用地),“四個禁止”(禁止佔用永久基本農田種植苗木花卉草皮、禁止佔用永久基本農田種植水果茶葉等多年生經濟作物、禁止佔用永久基本農田挖塘養殖水產、禁止閒置、荒蕪永久基本農田),以“零容忍”的態度,採取長牙齒的硬措施,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。
下階段,我區將通過一系列舉措抓實抓細非糧化整治優化工作。一方面要求現有糧食生產功能區的13個鎮街,持續做好2021年糧食功能區苗木清退工作。另一方面按照“總量不減、質量不降、集中連片、局部調整”的要求進行糧食功能區優化調整,毫不放鬆抓好糧食生產。